原標題:我不說你真的不知道,基建“狂魔”背後有“神器”!
今年年初
一篇
1500位工人9小時
改造一個高鐵站的新聞
刷屏網絡
就連英國媒體《每日郵報》
也狂讚:這才是高鐵!
近年來中國“基建狂魔”的外號
流行於海內外
中國速度
從質量保證到技術難題
一次次經受著考驗
一次次創造著奇跡
但鮮有人知
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背後
離不開它的專屬秘密武器的幫助
900噸級架橋機
SLJ900/32機型 建設大橋的秘密武器
在沒有架橋機之前,在建設大橋時,建設方一般采用人工架梁的方式。梁片的橫移、縱移需要人力同步拖拉,消耗人工多,安全性不高,稍有不慎將出現嚴重安全事故,且隻能架設100噸以內的梁片。
2013年900噸級架橋機SLJ900/32機型在吉林至琿春鐵路客運專線蛟河段正式投入使用,並獲得成功。
▲這是我國首台自主知識產權的架橋機, 機身總長91.8米、寬7.4米、高9米。自重580噸,擁有64個輪子,能實現提梁、運梁、架梁一體化作業。
▲這是我國首台900噸級新型高鐵架橋機, 他們由中國鐵建十一局集團六公司漢江重工科技公司自行研製。
▲它解決了梁片架設噸位的限製,從開始的160噸到如今的900噸,甚至1800噸, 穩定性、安全性大大加強。
▲這台車不僅能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,更可承擔各種複雜工況下的施工架設,其技術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!
“穿山甲”盾構機 高鐵背後的秘密武器
近五年來,中國高鐵新增運營裏程1.57萬公裏,增量超過了全世界50多年建成高鐵的總和,到2017年底已達2.5萬公裏,占世界高鐵運營裏程的三分之二。高鐵靚麗的成績單背後,離不開掘進隧道的大國重器——被稱作“穿山甲”的盾構機。
▲2002年,我國第一個盾構“863”計劃起航。科學家們除了要攻克機械、電氣、液壓、傳感、力學等難關,還需要十幾個係統協調運轉,把10萬多個部件有機集合在一起,讓它們成為“穿山甲”健康運轉的“五髒六腑”。
▲經過6年的艱苦研製,2008年,我國首台複合式盾構機在中國中鐵隧道集團誕生。 這台複合式“穿山甲”“軟硬通吃”,具有較強的地質適用性。1年後,我國第一台硬岩盾構機誕生。同年,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正式組建,國產“穿山甲”開始走向世界。
▲從一鍬一鎬掘進隧道,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,用中國自主研製的盾構機成倍地提高掘進效率,再到盾構機技術國際領先,逐夢拚搏的工匠們,用智慧和雙手,為中國在國際高端設備市場上贏得了更大的話語權。
臂架泵車 工程機械行業的秘密武器
別看臂架泵車看上去像個傻大粗的設備,但其實它的很多操作都是靠計算機技術來實現,是非常精密的設備。
上世紀90年代初,臂架泵車還是國外壟斷的技術。三一重工通過艱苦的自主研發創新,終於在1999年掌握了這一核心技術,打破了國外品牌的壟斷。
▲由7節特種鋼製造的手臂,臂展長度達到86米,是世界最長的臂架泵車 。
▲能把水泥泵送到準確的位置,是工程機械行業中的高端設備。
▲技術改造後的鋼板,能承受住1000兆帕的壓力,就是在一塊指甲蓋上,站一頭大象的力量 。
▲從66米、72米,及至今天86米泵車的相繼問世,中國造一次次站到了世界泵車製造領域的最前沿,從技術的“跟隨者”發展成行業的“引領者”。
港機 港口建設的秘密武器
作為重要的戰略支點和樞紐,港口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。作為全球貿易的主角,更加高效的港口和超越以往的港機裝備一直牽引著全世界的目光。
1992年,世界經濟開始恢複元氣,集裝箱剛剛登上曆史舞台,港口機械的關鍵技術都被歐、美、日、韓等國的大企業占據。二十五年後,中國的振華港機市場份額卻達到82%,遍布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,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的海港。
關於振華重工,還有一個小插曲:
2013年,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美國港口演講“讓美國製造回到美國”時,一陣風把他背後龍門吊上的美國國旗吹翻了,露出裏麵原先被蓋住的,振華重工的標誌。
▲中國(振華重工)是世界上最大的港機製造基地, 擁有超過100台顏色不一的港機,每一種顏色將被運往不同國家、不同港口。
▲中國港機裝備全球份額已經從五年前的70%,增長到82% 。縱覽全球每一段海岸線,中國製造在搬運著整個世界。
當然,所有這些基建成果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武器——中國人的智慧!
大國工匠以“匠心”鑄就了這些國之重器,為基建碩果奠定了基礎,更為中國在國際高端設備市場上贏得了更大的話語權。
進入新時代,“厲害的中國人”也踏上了新征程,將繼續締造一個又一個的“中國奇跡”。
來源: 中國青年網
責任編輯:張玉
"